湖北荆州2018-2019学年上学期级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1-03 |
湖北荆州2018-2019学年上学期级高一12月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陈慧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 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义旨。 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伟 | |
| 标题: |
湖北荆州2018-2019学年上学期级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43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