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下 >>课文练习 >>
《“四两拨千斤”——虚词》补充练习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4-15


补充课堂活动
●“一身二任”的词语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帮助同学们了解实词和虚词,动词和介词,同音词和兼类词等概念,了解这些词类成分和语法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一样 
请同学们先来看下面的例子,然后一起讨论几个问题。
弟弟打破了。了他一声。 
哪儿工作呢?不图书馆。 
他打个电话。了我一本。 
谁说过话呢?着这个人。 
白薯叫红苕。你别我了。 
我挥了挥手。他面大海。
爸爸还高呢。不过鲁迅。
新中国奋斗。都是了你。
⑨就他说的做。一下按钮。
(2)实词与虚词
请同学们区别上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
上面例子中,左侧句子中的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侧句子中的加点词是实词,具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
虚词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A.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表示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而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
B.虚词不像实词那样大多能自由地单独说出来,虚词都是黏着的,即只能与实词结合,不能单独说出来。
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够自由地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谓语(述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句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
请同学们用这个标准检验一下上面左右两侧句子中的加点词属于实词还是虚词。另外请试举例说明汉语中还有哪些词也属于虚词。 
(3)介词与动词
以上面几组例句为例,了解介词与动词的不同特点。
介词的特点和介词与动词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包括动词结构)可以单独说出来。例如不能单说“从”或“把”,也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候单独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候单独说一个介词结构,意思就会改变,比如“叫他(打破了)”。而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都可以重叠。汉语中不存在“从从、把把”这样介词重叠的说法,而动词一般都可以重叠。例如“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
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也就是说介词(包括介词结构)都不能单独作谓语,而动词(包括动词结构)都可以作谓语。比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我生病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汉语中的介词还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比如有没有纯粹的介词(即任何时候都不能当动词的介词)?介词还有什么特殊的用法(比如介词结构除了作状语还能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分)?汉语的介词结构和外语的介词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比如动宾结构中要不要使用介词)?
(4)同音词与兼类词
虽然上面加点的“叫、在、给、跟、管、朝、比、为、按”这些词,在左侧句子中是虚词(介词),右侧句子中是实词(动词),但是它们的词形和读音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似乎可以认为这是一个词同时具有介词和动词两种词性。 
不过细分起来,这些同形同音的词在作介词和动词时,虽然有的意义还有些接近,但有的意义相差就比较大。所以更严格地说,像“叫、管、按”这样的词,应该说是两个不同的词(同形词)“分居二任”的情况,这种词只是“同音词”。而像“在、给、跟、朝、比、为”这样的词,作动词用和作介词用时意义相差并不太大,至少看得出二者有一定的引申关系,比如“我在家”和“我在家休息”中,虽然前一个“在”是动词,后一个“在”是介词,但是二者的意思毕竟差不多,这才是同一个词(多义词)“一身二任”的情况,这种词叫作“兼类词”。
汉语中还有哪些词既是介词同时又是动词,或者是其他类型的“分居二任”的同音词,或者是“一身二任”的兼类词?请举出一些例子来。
 
补充练习题目 
一、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其中哪些虚词可以去掉,哪些虚词不能去掉;哪些虚词去掉后句子的原意会改变,哪些虚词去掉后句子的意思不变。 
场外又是一片彩声。王三胜流了汗,不再去拾枪,努着眼,木在那里。老头子扔下家伙,拾起大衫,还是拉拉着腿,可是走得很快了。大衫搭在臂上,他过来拍了王三胜一下:“还得练哪,伙计!”“别走!”王三胜擦着汗:“你不离,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走;收了吧;晚饭我请!”(老舍《断魂枪》)
二、请说出下面句子中的“把”各属于什么词类,并说明理由。 
①我来把大门。  ②抓了一把米。  ③请把灯关了。 
三、指出下面句子的谓语部分之前,哪些可以加介词“被”,哪些不可以加“被”,并说明理由。
①电影票买着了。    ②文章写好了。
③衣服他撕破了。        ④自行车小偷偷走了。
四、判断下面句子画横线处的虚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社会的一个成员。 
B.他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论语》中孔子同他的弟子的一段对话。 
C.在这条熟悉的林荫大道上,他偶尔碰到了自己在中学时代的恋人。 
D.有些青年人居然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这部影片:“小孩儿片,没劲。” 
五、判断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组。 
①人家的进度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啊! 
②你不了解一下情况就大发议论,太主观了吧? 
③王丹考虑问题脑子很灵活,刘磊的思路敏捷。 
A.马上 不免 更加  B.马上 未免 更加
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 未免 越发
六、判断下面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
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补充练习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参考答案:该文段中大部分虚词都有自己的特定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其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去掉虚词句子就不成立了。例如:“努着眼”,“走得很快了”,“收了吧”。另一种是如果去掉虚词句子仍成立,但是却不是原来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了。例如:“别走”:“走”可以单说,但是表达的意思与原意完全相反了。“不再去拾枪”:“不去拾枪”可以单说,但是从中却看不出之前有没有拾过枪了。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把”的不同用法和作不同词类时的不同作用。参考答案:①中的“把”用作谓语,后面带有名词“大门”作宾语,是动词,是最典型的实词;②中的“把”是表示事物数量的量词(名量词),属于实词;③中的“把”后面带有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并引出“关”这一动作的对象(灯),是介词,是典型的虚词。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介词“被”的用法和汉语被动句的特点。参考答案:可以加介词“被”的是③和④。汉语的句子表示被动意义,一般都要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成分并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或者单独使用介词“被”作状语;有些句子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介词“被”字,例如“眼镜打破了”,甚至施事名词在句子里出现的时候,也不一定非用“被”字不可,例如“眼镜我打破了”,“眼镜是我打破的”。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被”字句所陈述的事情对于受事者(主语名词)往往是不如意或不希望发生的。在现代汉语中,被字句也通常都含有主语遭受某种不如意事情的意思。因此①和②两个表示事情已经做成功了的句子,尽管有被动的意义,却是不能加“被”字的。
四、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正确选项是C。“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选项C中应该是表示意料之外的意思,故应用“偶然”而非“偶尔”。 
五、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正确选项是B。“马上”所表示的时间性幅度要稍大些,偏口语化;而“立刻”表示的是即刻要发生的事情,偏书面语化。“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主观评价;“不免”则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越发”限用于同一人或事物的进一步变化;两个人或事物比较时,不能用“越发”,必须用“更加”。 
六、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的”的作用和用法的掌握情况。正确选项是B。“它们存在”是一个主谓词组,“它们的存在”则是一个定中结构的偏正词组。而②中主语位置上需要的是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因而要加“的”。④中“取胜”不能直接修饰“障碍”,没有“的”,这句话就不连贯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资料
《“四两拨千斤”——虚词》练习题
《“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47页)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3
《“四两拨千斤”——虚词》例说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设计2
《“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3
虚词介绍ppt课件
《“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2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1
虚词的运用ppt课件
《“四两拨千斤”——虚词》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