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把编导瘾
|
|
作者:yyfy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5-26 |
今天我们学习《木兰诗》。朗读、正音后,我说,这首千古绝唱,除戏曲之外,只有美国“鬼子”改编成了卡通片,倒是我们自己还没有改编过电视剧或卡通。我们今天能够完成这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吗?同学们群情振奋。我又说,改编电影,首先需要干些什么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讨论后说是“分场景”。我说,分场景的依据是什么呢?同学讨论后说,一定的时间变化,一定的地点转移,一定的情节发展。我说,非常好,是不是有点近似于段落划分呢?同学们说是。于是让同学们开始划分,并要求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场景。同学们很快概括出:替父从军、踏上征途、十年征战、还朝辞官、归乡团聚……但到最后一节,同学们却有些迟疑了:用“揭示原因”吧,同前面的概括似乎不协调。用什么好呢?我提示:要诗情画意。同学们很快体会到用“摘录法”,在“扑朔迷离”和“双兔傍走”之间很快选择后者作场景题目。
我说,接下来该干什么呢?同学们讨论后说,分镜头。分镜头的标准是什么呢?画面,一个画面一个镜头。比如第一个场景“替父从军”可以分成几个镜头呢?同学们说可以分成三个:木兰叹息、决定从军、准备行装。分别安排为:
镜头一:“喞喞”“ 喞喞”……只两三声,织布机声停息。镜头由远而近,渐渐清晰,木兰在对着门的织布机前了无精神地坐着,不住地叹息。(教师提示:“户”、“惟”何意?)
镜头二:一拄着杖的白头老翁走过来,关切地问:“木兰,你在叹息什么啊!”木兰忧虑地说:“爹爹,昨夜我看到了军中的文告,皇上在大规模的征兵,名册卷卷,卷卷都有爹爹的名字啊!可是爹爹您这一把年纪了,又没有大儿子,怎么办呢?”木兰爹也不禁叹息起来。木兰目光忽然变得坚定:“我思想了一夜,决定代您从军。”木兰爹脱口而出:“这……”(教师提示掌握“可汗”、“爷”、“市”等词语)
镜头三:(略)
到最后一节,同学们又犯难了。这段“揭因”,让木兰直接说,太没有情趣了。我让同学回忆电影里一些巧妙的拍法。有同学想到了采用“画外音”的方式,即画面上双兔傍走,画外朗诵该节。我说,very good!
显然,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巧妙地训练了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的能力,同时落实了字词、训练了翻译,还培养了想象能力,真是一箭数雕啊!
作者EMAIL:zyzyyzyz@163.com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