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中考模拟试卷 >>上海市 >>
2007年上海市初三语文模拟试卷(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5-08


2007年上海市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阅读(87分)
一、 文言文(共38分)
考生注意: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A组】
(一)默写(15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3)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4、课文《扁鹊见蔡桓公》选自_________,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________(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2分)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桓侯遂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B组】
(一)默写(15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3)年年战骨埋荒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哗然而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人无朋》一文中表明作者基本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晏子使楚(节选)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课文《晏子使楚》选自__________,晏子是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2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晏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才能。(3分)
【C组】
(一)默写(15分)
1、(1)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3)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
(4)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孟论学》中表明学习与思考应该紧密结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3、广故数言欲亡( )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由西汉___________(人名)编订而成。(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2分)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齐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1分)
宋人掘井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①,常一人居外②。及其家穿井③,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④,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注释】:①溉汲:汲水浇地 ②常一人居外:常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 ③穿井:掘井,打井 ④使:役使,使用,指劳动力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 )
(2)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2分)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丁氏掘井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二、现代文(共4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题—第14题(18分)
宽容与和谐
①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够彼此宽容,做到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就能形成和谐良好的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就不利于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的正常开展。因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②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一个具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难,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论语》中的“宽则得众”,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尺,无欲则刚”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③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纵观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无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无不善于在“不同”中谋统一、在和谐中聚力量。春秋战国之时,齐桓公不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为相,终于得其辅佐,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蔺相如胸怀全局、宽容大度,换来了难得的“将相和”,共保了赵国的安宁。相反,西楚霸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智过人,但心胸狭窄,结果抱憾而终,壮志未酬。
④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大千世界,矛盾是普遍的,差别是必然的。一个人能不能做到宽容,关键在于能不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只有多看到自己的短处,容得下别人的短处,才能彼此包容、和平共处。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或者只盯别人的短处,而应该多理解、少指责、多帮助、少挑剔,积极营造宽松、融洽、团结的氛围。
⑥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不可能不出一点偏差,应当允许人们犯错误,允许人们改正错误。容人之过,不求全责备,才能激发创造活力,形成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生动局面。
11、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2、第②段作者所说的“这个道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0字之内)(3分)
13、第③段是先从正面举齐桓公终成霸业、廉蔺共保国家安宁的事例,再从______举项羽自刎乌江、周瑜壮志未酬的事例形成鲜明_________,来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法。(4分)
14、第④段属于________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阅读第⑥段,参照第⑤段,在第⑥段开头填上恰当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第20题(31分)
母亲的诗
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x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 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6.根据文中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xí( )人(2分)
17.“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母亲随口说出的话,竟被我称为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8.文中两次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第一次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第二次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4分)
19.文中画线句属于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 文中的母亲是给了“我”智慧和力量,使“我”勇于面对生活,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母爱的感受。 (8分)


第一部分 作文 (63分)
21、 题目:说句心里话
要求:(1)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2)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3) 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 A组:
(一)默写(每格3分,共15分,每格中错一字扣1分,3分扣完为止)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2) 商女不知亡国恨
(3)也傍桑阴学种瓜 (4)曾益其所不能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每格2分,共4分) 2、喜欢,爱好 3、 足够,充足,满足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4、(每格1分,共2分)《韩非子》 韩非
5、(2分)现在桓侯的病已经在骨髓,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6、(3分)桓侯讳疾忌医,不听别人劝告

B组:
(一)默写(每格3分,共15分,每格中错一字扣1分,3分扣完为止)
1、(1)秦时明月汉时关 (2)海内存知己
(3)空见蒲萄入汉家 (4)虽鸡狗不得宁焉
(5)(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二)(每格2分,共4分) 2、喜欢,爱好 3、 同意,答应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4、(每格1分,共2分)《晏子春秋》 春秋
5、(2分)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果实的味道却完全不同。
6、(3分)才思敏捷,智慧卓越、善于辞令

C组:
(一)默写(每格3分,共15分,每格中错一字扣1分,3分扣完为止)
1、(1)花木成畦手自栽 (2)老骥伏枥
(3)绝知此事要躬行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每格2分,共4分) 2、喜欢,爱好 3、故意,特意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4、(每格1分,共2分)《战国策》 刘向
5、(2分)能当面批评我过错的,受上等赏;
6、(3分)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

(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1分)
7、(每格2分,共4分) (1)等到 (2)命令,派遣
8、(2分)国都的人们谈论这件事,被宋君听说了。
9、(2分)得一人之使。
10、(3分)要注意实地调查,不要轻信流言蜚语。(或:眼见为实,不要以讹传讹;或:讲话要讲清楚)
二、(一)
11、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12、宽容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宽容的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13、反面 对比 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
14、过渡或承上启下 从议论宽容方能和谐,和谐才能成事到人要宽容人之短,人之过,使论证更全面,更深入
1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二)
16、袭
17、母亲随口说出的话,语言虽然朴实,但却给了我极大的教育和激励,因而在我看来,母亲的话如诗般优美,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18、惧怕风雪(不愿上学)时。找不到工作时
19、景物描写;烘托(衬托)了我找不到工作时的失意、沮丧心情。
20、要点:如:母爱使人坚强 母爱可以包容一切
三、作文21、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1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2009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语文模拟考
2009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语文中考模拟卷
上海市南汇区2009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份)
2007年上海市闵行区初三质量监控考试
2007年上海市崇明县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试题
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7年上海市中考作文模拟卷(2)
上海市虹口区2006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06年上海市宝山区第一学期九年级形成性测试
2005年上海市语文中考模拟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终抽测试卷
上海市徐汇区2007年初三语文质量测试
2007年上海市语文中考模拟卷
200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200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