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上(初二上) >>课文练习 >>
《枣核》同步训练
作者:方银官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16


《枣核》同步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蹊qī 跷qiāo  故弄lōng玄虚 B.嫣yān红   圣诞dàn
   C.机械jiè   草坪pín D.卵nuǎn石  感慨kǎi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蹊跷:奇怪。 B.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C.感慨良深:感慨很深。 D.踏访:步行去探访。
   3.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就”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4分)
   ⑴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⑵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⑶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⑷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4.“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缺的是什么?为什么?(3分)
   
   5.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6.古往今来,有无数游子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请默写两句相关的诗句。(4分)
   ⑴ 
   ⑵ 
   (一)《枣核》(节选)
   ……我留意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小子才五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能性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长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7.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2分)
   
   8.从上面三段文字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3分)
   
   
   9.朋友虽久居海外,仍称自己的儿子是“小子”,女儿是“姑娘”,用一句唐诗来概括这种情景。(3分)
   
   10.仿照“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用“一……,就……”造句。(2分)
   
   11.朋友怀念家乡,具体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把它们找出来,并予以归类。(5分)
   所想:① 
   ② 
   ③ 
   所做:① 
   ② 
   12.文中友人到了外国,要“我”从中国带几颗枣核,而且把家里也布置得像以前在家乡的模样,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二)老家 莫小米
   把过年很当回事儿的人,多半是有老家的。
   有老家的人过年可以有一个大动作——预订车票机票,购买各式礼品,将手头的一切事情暂告一段落——回老家。
   回老家的意义要等踏上了老家的土地才能真切体会,它是一次检阅与被检阅。首先你要接受老家所有的亲人及乡亲们的检阅,你学习成绩优异,你赚回了很多钱,你带回去俊俏媳妇,你升了一官半职……你是乡亲们的荣耀,你不能有负他们的期望。同时你也要看看老家的变化,村里新修了水泥路,村办企业产品出了口,三代文盲的那一家出了个中专生……你也检阅老家。
   无论你在外面混得多么憋气多么窝囊,回老家总有一点“荣归故里”的感觉。稍稍混得像个人样,老家的地方志肯定就把你收编了进去。即使真到了头破血流走投无路,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时,老家还是惟一能接纳你的地方。
   这两天给朋友打电话,发现很多人都回老家过年或准备回老家过年去了。我没老家,生于这个城市,长于这个城市,而且,我童年住过的那个街角,也恰恰就在上一年被拆除,变为立交桥的一个特角了。心里不由地羡慕人家有老家。
   正在此时,一位昔日好友的母亲来电,说好友昨晚刚从南方飞回。我立即给她去电话。她的令人羡慕的职业早已使她练就一口极标准流畅的国语,而当我在电话里很自然地用国语与她交谈时(我们在两地挂长途向来如此),她却毫不犹豫地对我说起方言来。我立即改口,我明白我犯了个错误,此刻她最渴望听到的是乡音。我又明白,对于她,我也是“老家”。
   我和她曾共同居住过的城市,如今是她的老家而不是我的老家。
   她离开了老家,这才有了老家;我没有老家,是因为我没有离开老家。
   我们需要老家,因为老家是一个离开之后方才拥有的地方。老家让我们感觉自己正远走高飞,却不必害怕风筝断了线。老家让我们感觉树高千丈,又随时可以叶落归根。老家是最初的摇篮,又是最终的归宿。是一种挣脱又是一种牵扯,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唤起愁绪,又最能平顺心情的地方。
   对于老家,我们总是既爱它又嫌它,既依恋它又不满意它,没回时远远地牵挂它,回了没几天便忍无可忍急急地离开它——急急地去续那暂时中断的一切。
   借用普鲁斯特伤感说法: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决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于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我们无法真正回到老家。每一次渴望回老家的念头的实现,只不过是匆匆地一回首罢了。
   我们可以勇往直前,那样,便无暇回首,也无需回首。
   13.综观全文,你认为老家的可贵之处有哪些?(3分)
   
   
   14.请在第三小节两处省略号的前面各补写一个句子,使它和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4分)
   第一处: 
   第二处: 
   15.既然朋友说国语极标准流畅,而且过去习惯和我用国语对话,为什么从南方飞回后却用方言和我通电话?(3分)
   
   16.文中有许多地方都写了人们对老家的依恋,试举例加以分析体会。(3分)
   
   
   (三)家之美 赵丽宏
   ①家,是生命的摇篮,生活的港湾,是芸芸众生赖以生存的巢穴。拥有一个美丽温暖的家,是所有人的梦想。
   ②何为家之美?
   ③家之美,美在展示个性。金玉满堂是美, A 也是美;精致繁复是美, B 也是美。只要符合主人性情,无论淡妆浓抹,总能恰到好处。有人以现代人的心情,追求古雅之风,此为美;有人以中国人的眼光,撷取欧美情韵,此亦为美。中西合璧,南北交汇,取天下之妙物为我所用,虽只是一鳞半爪、寸木片石,却能将奇妙风光汇集于室内,这当然也是美。家不在大,有情调则美;家不在豪华,有品位则美。居室为人而筑,为人而饰,为人所住,理应以人为本。人居其中觉得舒服适宜,心情欢悦,便为美。如家中的装饰只是为了展示炫耀,那美便会变质,便会成为生活的累赘和负担。本末倒置,何美之有?
   ④家之美,美在贴近自然。人在四壁之内,如果和自然隔绝,会使心情荒芜,呼吸凝重。如何将小居室与大自然连接?如果开窗能见山林日月,能闻流水鸟鸣,那当然让居者心旷神怡;更多的居室,嵌于城市楼林,被钢筋水泥和砖石高墙包围,人在家中,如幽囚于箱笼之内,不见天日,何其可怜。聪明而有情趣者,能以自己的方式移植自然于室内。年轻时代,我曾经蜗居于一间没有窗户的暗室,屋内一灯独照,四望皆壁,不知昼夜更替。有画界友人来访,环顾我居室的幽暗和窄小,顿生恻隐之心,说要为我开一扇窗户。画家言之凿凿,我却以为她说笑话。四壁之外,毕是邻家居室,如何开窗?几天之后,画家又来访,赠我油画一幅。画面上,天高地阔,远山逶迤,原野中麦浪翻滚,河渠里清流奔濯……油画上墙,如洞开一扇天光斑斓的窗户,顿时满室生辉。画中自然,虽是虚假,却能引发无限遐想,使我心驰八荒,神飞九天。以画代窗,无异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但不失为一妙法。如想直接将自然的气息和色彩引入家中,则莫如养花植草,有几盆绿色花草点缀,室内便春意融融。如以精美的玻璃瓶和古瓷花坛插玫瑰、牡丹和腊梅,名花名器相映成辉,当然是美事;以青花粗瓷或塑料盆碗养几棵野草蔬菜,同样美妙。记得很多年前,我父亲在洗菜之余,常常将一棵菜心或一段萝卜养在一只青花小碟中,置于窗台案头,但见绿叶飘动,其清新怡人不亚于水仙惠兰。在我关于家的记忆中,这是极温馨美妙的一曲。
   ⑤家之美,其神髓应该是人性之美。
   17.第③段横线上,A处应填的词语是 ,B处应填的词语是 。(备选词语:简朴清淡、单纯空灵)(2分)
   18.下列各句中均有“自然”一词,其中含义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家之美,美在贴近自然。
   B.如以……名花名器相映成辉,自然是美事。
   C、如想直接将自然的气息和色彩引入家中。
   D.能以自己的方式移植自然于室内。
   19.从第③段中“家不在大,有情调则美;家不在豪华,有品位则美”一句你联想到古人哪两句话?(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请你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3分)
   
   
   2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
   A.第④段中“这是极温馨美妙的一曲”指的是“我父亲在洗菜之余,常常……不亚于水仙蕙兰”。
   B、第④段中“望梅止渴”是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与请葛亮有关,现用以比喻用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C.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家之美”应是“展示个性”、“贴近自然”,最重要的是“人性之美”。
   D、全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有二,一是首尾呼应,过渡自然;二是先分后总,段落中心句、主旨句明显。
   22、片断写作练习:(40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值中秋佳节,你会思念旅居国外的亲戚吗?请给他(或她)写一封信,倾吐你的思念之情。
   
   
   《枣核》答案
   1.C 
   2.D 
   3.⑴表现了旧时同窗急不可耐地想拿到那几颗生枣核的心态。
   ⑵用“就”字,是为了向来自祖国的老同学表露并倾诉思乡心切之情。
   ⑶用“一……就……”的句式强调了旧时同窗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和深沉。
   ⑷这里用“就”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把“仿佛”这本来是联想到的虚景变成了亲眼看到的实景,从而凸现了海外游子强烈思恋故土之情。 
   4.缺的是故乡的温暖。因为虽然在国外生活优裕,事业如意,但长期远离故土的缺憾是无法弥补的,这里不是心的归宿,表达了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意近即可) 
   5.表现朋友急切的心情。(意近即可) 
   6.略 
   7、朋友向我倾诉思乡之情。 
   8.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9.乡音无改鬓毛衰。 
   10.例如:一到暑假我就要约上几个好朋友去游泳。 
   11.所想:①有地方特色的场所和建筑:厂甸、隆福寺、胡同②家乡的风俗习俗:过旧历年③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枣树;
   所做:①堆假山②种垂柳、养睡莲、植枣树 
   12.略 
   13.不管羞辱成败,老家是惟一能接纳你的地方。它是最初的摇篮,又是最终的归宿,是挣脱又是牵挂,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唤起愁绪,又最能平顺心情的地方。 14.略
   15.对于游子来说,乡音总是寄托着一种特殊的情怀,朋友刚从南方飞回,渴望听到乡音。
   16.略 
   17.A处:单纯空灵;B处:简朴清淡 
   18.B(提示:B中“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A、C、D,中均指“自然界”。) 
   19.A 
   20.抓住答题要点——“最值得骄傲的地方”;理由要说清楚。 
   21.B(提示:与曹操有关。) 
   22.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三年级下《枣核》说课稿
三年级下《枣核》ppt课件2
三年级下《枣核》ppt课件1
三年级下《枣核》课文原文阅读
三年级下《枣核》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枣核》教案3
三年级下《枣核》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下《枣核》教案1
《枣核》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枣核》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枣核》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枣核》有感(3篇)
《枣核》读后感
《枣核》ppt课件(20页)
《枣核》学案6
《枣核》导学案5
《枣核》ppt课件(19页)2
《枣核》ppt课件(15页)
《枣核》ppt课件(28页)2
《枣核》课堂学习导学案
《枣核》ppt课件(28页)
《枣核》mp3音频朗诵(女声)
《枣核》导学案4
《枣核》预习学案
《枣核》教案13
《枣核》教学设计12
《枣核》ppt课件(16页)
《枣核》ppt课件(10页)
《枣核》ppt课件(19页)
《枣核》ppt课件(12页)2
《枣核》ppt课件(9页)2
《枣核》课堂实录(获奖)
《枣核》教案11
《枣核》学案3
《枣核》教案10
《长征》节选《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中心思想
《枣核》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枣核》续写:中国的枣树
《枣核》说课稿2
《枣核》问答题
《枣核》ppt课件(9页)
《枣核》ppt课件(21页)
《枣核》学案练习及答案
《枣核》ppt课件14
《枣核》导学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