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避免“三过”现象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21 |
课堂教学应避免“三过”现象
目前进行的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开展教学活动。为此,许多老师在实践中创设了花样繁多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小组讨论、知识抢答、观点辩论、情景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运用了幻灯片、多媒体影象放映等先进教学手段,真正使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化,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但也应该看到,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握好活动的“度”,存在着“三过”现象,一是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合唱等等,把课堂搞成热热闹闹的“集市”;二是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一段活动过后,没有留出时间让学生去好好感受;三是让学生感受的视听画面过杂,有下载的音像画面,有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有各种图片资料等等,让人眼花缭乱。这种“三过”现象,一方面,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学生疲于应付各种活动,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我们认为,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坚持适度原则,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那样的话,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来意义了。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