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期末试卷 >>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作者:周崇典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9


 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一、全卷书写(4分)
   二、基础知识(26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写四字短语。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 )”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
   2.选词填空,每个词只能用一次。
   飘逸 飘拂 飘忽 飘香
   ①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 ),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②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质朴,又有些旷远( )。
   ③就像( )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
   ④是艾蒿和菖蒲( )的时节,被雄黄酒浸泡过的神话。
   3.成语填空。
   相得益( ) 心( )神怡 ( )然而止 销声( )迹
   4.文学放飞。
   《西游记》这部文学名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人物,请你阐明喜欢的理由。
   喜欢的人物: 
   喜欢的理由: 
   5.品读下列两句话,说说春天与夏天的来临各有什么特点。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夏天什么时候跨了门槛进来我竟不知道。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
   据报道,在5月31日韩日世界杯足球揭幕战中,首次涉足世界杯决赛圈的塞内加尔队制约了中场一向强大的法国队,中场队员迪奥普在比赛进行到30分钟时攻入一球,最终以1:0战胜了上届冠军法国队,爆出了世界杯赛历史上的一个大冷门。
   
   7.默写。
   ①《望岳》一诗的后两句是:
   
   ②《从军行》一诗的结联是:
   
   8.读文答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①写春风轻柔温暖的是第 句; 
   ②写鸟鸣之宛转动听的是第 句;
   ③写嘹亮的短笛声的是第 句;
   ④写泥土清新的气息的是第 句。
   三、自主阅读(16分)
   (一)我的老师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得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课堂提问,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有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三个事例。
   ① 
   ② 
   ③ 
   10.细腻刻画刘老师板书时的动作的语句是:
   
   11.表现刘老师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的语句是:
   
   12.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请你对刘老师上课进行评论,喜欢他?不喜欢他?请说说理由。
   
   
   (二)《春风》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浮;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下,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鞭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3.读①②段,回答为什么说北方没有真正的春天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14.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5.作者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对江南春风的不同感情是否矛盾?为什么?
   
   16.文章第⑩段在行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24分) 
   (一)《夏之绝句》选段
   ①整个夏季,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强迫蝉从枝头搬家到铅笔盒来,但是铅笔盒却从来不会变成音乐盒,蝉依旧在河边高高的树上叫。整个夏季,蝉声也没少了中音或低音,依旧是完美无缺的和音。
   ②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音。
   ③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④绝句该吟该确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共同的情感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⑤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禅。
   ⑥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阴下,闲散地歇它们的脚。拉拉杂杂地,他们谈天说地、互相问候,倒没有人想做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
   17.请概括本段的内容。
   
   18.请找出能解悟“蝉亦是禅”的一句话。
   
   19.作者为什么说夏天“像一首绝句”?
   
   20.文中有很多句子都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富有深意。试摘录一句。
   
   (二) 蚕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地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了,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将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她陶醉。
   他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
   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一切告诉了子孙们:你织的茧,你自己去咬破。
   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21.文中最后一段“这样”的意思是:
   
   22.这篇文章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23.在梦里蚕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4.文中表明全文的主旨的一句是:
   
   五、(50分)作文(任选一题)
   1.题目:①我最喜欢后个人。
   2.题目: 的爱
   要求:①先填充完整题目。如“老师”、“爸爸”、“妈妈”、“爷爷”……;②写出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锲而不舍 望闻问切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2.①飘拂 ②飘逸 ③飘忽 ④飘香 3.彰、旷、戛、匿 4.如:孙悟空。他好爱自由、追求平等、善恶分明、不怕困难(能阐述理由即可) 5.春天是在人们的等待与期望中姗姗来迟,而夏天来得不知不觉,让人没有预料 6.5月31日,韩日世界杯揭幕战中,塞内加尔队1:0战胜法国队。 7.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每错、漏、增一字扣1分)8. ①;③;④;②(共26分。其中第1、4、5、题各4分;2、3、6、8题各2分;第7题6分)
   9. ①刘老师支撑着木棍上课;②刘老师教学水平极高;③刘老师教学态度极好 10.“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一转、又以棍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11.自豪、慷慨陈词、哽咽、沉重地低下头 12.喜欢。刘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对待学生亲切和蔼,满含期待;刘老师身残志坚,对自己的生命珍爱,对自己的命运达观 (每题2分,共8分) 
   13.因为北方春脖子短,只见起风,成天刮土 14.形容春天编辑短暂易逝,用了比喻的修辞 15.不矛盾。因为后来作者经过下乡的亲身体会,对北国的春风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结尾处对江南春风的描写正是为了衬托北国春风的独特之美 16.照应开头第④段,江南之春古已咏之,作者却用了一整段文字来抹煞,为赞美北国之春奠定了基础。
   (每题2分,共8分) 
   17.作者对蝉声有独特感受 18.蝉声能使人的心灵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19.因为蝉声是夏天独有的声音,足以代表夏,作者从蝉声中听出了音色,听出了节奏,且给人以生活的启迪,所以夏天像一首绝句 20.如第四段中的“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等(每题3分,共12分)
   21. 咬破自己的茧飞出去 22.拟人、比喻、排比 23.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贵。她明白了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24.你织的蚕,得你自己去咬破(每题3分,共12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东西湖区鄂教版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题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训练题
丰都县2008年春季七年级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鄂教版)
2007-2008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垫江一职中2008年春期鄂教七年级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鄂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训练(无答案)
2006-2007学年度鄂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鄂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题(二)
鄂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题(一)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