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单元练习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卷重点难点复习测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8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卷   重点难点复习

 

测试内容:第六单元

测试目标:1、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2、了解寓言、说、铭、笔记小说等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辨析一词多义及古今异义,能正确翻译课文语句。

4、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主旨,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5、按课后要求背诵默写古诗文,并能对诗文名句进行鉴赏。

6、与人交流时,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测试时间:120分钟   测试总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1)蔽林间之(                         2                           

3)以为且己也(                         4)惟吾德                       

5)谈笑有鸿                         6)无案牍之形(                         

7清涟而不妖(                         8)陶后有闻(                       

9)中力拉崩倒之声(                         10屋许许声(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1)           庞然大物也(                 2  陶后鲜有闻(       

然往来视之(                       屡见不鲜(      

3 妇抚儿乳(                    4   手有百指(       

           儿含乳啼(                            不能指其一端(        

3、填空。

1)《黔之驴》作者                    代著名文学家,与        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2)铭,是                                                                      的文字。

3)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              家,世称之为                

4《口技》节选自                ,作者                 朝人。            是清代张潮编写的笔记小说。

4、默写。

1)《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2)《爱莲说》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3 《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5、探究运用。

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电视剧《成吉思汗》,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毛泽东《沁园春·雪》,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       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2)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       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士多德。”

                                                                                       

                                                                                      

二、文言文阅读。

(一)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有好事者载以入(             慭慭然(             不胜怒(          

之(                 此耳(                           

7、写出三个与课文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9、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

                                                                                  

                                                                                  

10、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

                                                                                  

                                                                                      

(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有仙则       往来无白丁           丝竹之乱耳(        是陋室(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作者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2分)

                                                                                    

14、“南阳诸葛庐”中的“诸葛”是指         ,“西蜀子云亭”中“子云”是指       1分)

1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分)

                                                                                   

(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异同。

晋陶渊明爱菊(           有偶(             鳏寡孤       

陶后有闻               寡廉鲜耻             屡见不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19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

                                                                                   

                                                                                   

                                                                                  

20、作者借花喻人,文中“菊”、“牡丹”、“莲”分别比喻哪三种人?

                                                                                   

2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2、分别默写出有关“菊”、“牡丹”“莲”的诗句各一句。

                                                                                     

(四)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京中有口技者(        宾客大宴(          )满寂然(       

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            众妙备(       

24翻译下列的句子。

(1)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25、“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渲染了开演前怎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7、第二段中表演者摹拟了什么样的声响场景?声音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作者用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进行转换?

                                                                                      

28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29、从第二、三段中摘录出表现听众反应的语句,并说说听众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作者写听众的反应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诗词赏析。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0、找出诗中押韵的字:                                                               

31、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能做到“无车马喧”?

                                                                                   

3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行不行?为什么?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3、《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意思,这句诗好在哪里?

                                                                                    

3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哪两个角度,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战斗的激烈的,请简要分析。

                                                                                   

3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文。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麦克牵一只蜗牛去远行,可是蜗牛走得太慢了。麦克又是催促又是斥责,蜗牛只是很歉疚地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麦克又急又气,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越发爬得慢了。麦克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有后面。就在这个时候,麦克闻到阵阵花香,听到了鸟叫虫鸣,感到了微风拂面的舒适。后来,麦克还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灿烂的晚霞,以及满天的星斗。麦克不禁感慨道:“我牵着蜗牛远不如蜗牛牵着我富有诗意!”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没注意到的美丽。人生路上,不管是因为匆匆赶路错过了美丽,还是因为慢下脚步欣赏美丽,都是曾经年少的证明,将来美好的回想,刻在生命年轮上的印记……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以“感悟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1kuī 偷看dùn逃走 shì咬  xīn 品德高尚rú有学问的人 láo 使……劳累zhuó 洗涤xiǎn jiàn夹杂 yè拉2、(1)……的样子;然而 2)少;新鲜(3)喂奶;乳头(4)手指;指出。3、略。4、(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1)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2)电视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视作“壮士”、“英雄”。6、用船  小心谨慎的样子 不能承受、不禁  用蹄子踢  只、不过   离开7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 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后多用来形容表面强大而实际上很虚弱的东西。8、略。9、心理活动: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耳。动作:蔽、窥、遁、视、近出、荡倚冲冒、跳、阚、断、尽。作用:细腻、逼真、传神地刻画了老虎的形象。10、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庞大的东西吓倒,要仔细观察研究,找到它的弱点,从而战胜它。也告诫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虎无疑是聪明、勇敢的。驴很笨,它对身边的危险毫无觉察,麻木迟钝,不考虑对付老虎的办法,结果被吃。11、出名、著名  没有学问的人  奏乐的声音  12、略。13、“惟吾德馨”或精神充实。14、诸葛亮;扬雄。15、言之即可。16、唯独,仅仅 单独,一个;老而无子;少;缺少;新鲜。17、略。18表现出作者和陶渊明一样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19、作者将莲人格化,是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在这里,作者托物寓意,借莲的形象寄寓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20、隐士、富贵者、品德高尚的君子。21、表达作者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22、例:菊: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牡丹: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3擅长 适逢,正赶上  同“座” 说梦话  不久  全、都 24、略。25、统领全篇,全文处处表现表演者的口技之“善”。26、肃静而紧张的气氛。表现宾客对表演的向往之情,衬托表演者口技之“善”,为下文精彩的表演作烘托和伏笔。27、摹拟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情形。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既而、当是时。28“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29、摘录略。在表演者表演一家四口人惊醒的情形时,宾客听得很入神,心领神会,叹服不已;当表演者摹仿四口人由醒入睡的情形时,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驰,心境也从喧闹转为宁静。听众的反应是从侧面突出了表演的效果,烘托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30、喧、偏、山、还、言。31、因为无追求名利之心,即使居住在闹市,也宛如在深山。诗人用“心远地自偏”的平淡诗句说出了这个深刻人道理。32、诗人在东篱旁采摘盛开的菊花,无意中望见郁郁葱葱的庐山,这时,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表现了诗人心旷神怡,悠闲自得的心情。“见”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跃入眼帘,人与自然和谐相通,不能改成“望”。33、这句诗表达了敌军压境,形势极为严重,此句好在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成黑云压城,极为形象传神。34、这联诗句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出战斗的激烈。“角声满天”就是号角的声音震天,“燕脂”就是胭脂,这里指战士的鲜血,“凝夜紫”在夜晚的朦胧中凝成了紫色。这些词语的运用突出了战斗的惨烈。35、表达诗人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扬,也表达了诗人报效祖国的决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15年五华县七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合集(1-9)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
惠安四中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复习资料
遵义市北关中学2013年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测试语文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ppt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自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常德市第十一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五、七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五单元基础知识自测题
蓝园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至七单元练习合集(含期中、期末)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自测题
2012年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自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自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考试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多元评价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测查试卷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练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A卷(基础卷)
骑永08—09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训练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练习题
2010年春季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六单元文言•古诗词填空复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试卷(无答案)
蕉城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蕉城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六单元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全能培优测试卷
蕉城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2009年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