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扁鹊见蔡桓公》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19


《扁鹊见蔡桓公》课堂教学实录

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板书)。本文选自《韩非子》。故事中的扁鹊,(课件展示)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有一次,扁鹊行医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扁鹊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扁鹊先用针刺疗法给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就苏醒了;接着扁鹊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他又配汤药给太子喝,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可是,也有人对这位神医的医术不那么相信,这个人就是——

    生:蔡桓公。

    师:对,蔡国的国君蔡桓公。“见”,是什么意思?

    生:进见。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也可以查字典。(生自由诵读)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声音宏亮,节奏把握也很好。可是还有几个小地方读得不是那么准确。109页第一行“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有的同学把“好(hao)”读成了“好(h90)”,在这里“好(hao)”是什么意思?

    生:喜欢。

师:这是一个动词,如果读成“好(hao)”就成了形容词,这儿应读做“好(hao)”。还有109页倒数第三行“在肠胃火齐(ji)之所及也”,有的同学读成了——

生:齐(qi)。

师:有的同学可能纳闷:老师,这个字明明是“齐(qi)”,怎么能读成“齐(ji)”呢?

生:是一个通假字吧!

师:对,它确实是通假字,这是文言文所特有的一种现象。(课件展示)通假字的产生,是由于古代文字比较少,文字常常不够用,当作者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个字,就用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字来代替,这样就产生了通假字。请大家把刚才的通假字划出来,109页注解⑩,“齐”通“剂”。大家还能找出课文中其他的通假字吗?

生1:109页注解⑨,“汤熨之所及也”中的“汤”通“烫”,用热水焐(wb)。

生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还”同“旋”足“回转、调转”的意思。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完整。课文中一共有三个通假字,一起说:(课件展示)“齐”通“剂”,“汤”通“烫”,“还”通“旋”。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的大体内容。下面老师请大家再看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是这样的: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在此基础上可以再生动一些。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复述,四名同学为一组。如果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就举手,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吗?

生1:“立有间”的“间”怎么讲?

生2:“间”是“一会儿”的意思。

生3:“桓侯遂死”的“遂”怎样解释?

生4:“于是,就”,桓侯于是就病死了。

    生5:“臣是以无请也”我不会翻译。

    生6:“无请”,就是不再问,不再说话,意思是“我因此就不说话

  了”。

    生7:“疾在腠理”的“疾”怎么解释?

    生8:“疾”就是“小疾”的意思。

    师:古汉语中“疾”是“小病”的意思,而“病”就是“大病”、“比较

厉害的病”,词义是有差别的。

    生1:还有“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望”怎么讲?

    生2:“望”就是“看”。

    师:怎样看?对,是“远远的看”。“转身就走”中的“走”怎么

讲?

    生:跑。

    师: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汉语“走”中就是“跑”的意思。

这篇文章写于战国末年,距今2200多年了,古今词义差别比较大。

下面,请一位同学复述课文。

    (生复述故事)

    师:复述得真不错!不过,还有几个小地方不够准确,谁能补

充?

    生1:应该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他说的是“爱好”。

    生2:“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应该是“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

已经没有办法了”。

    生3:还有一个小地方。109页第三行“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

益深”,那位同学说“不治将会更加深下去”,应译成“更加严重”、

“更加厉害”。

    师:这样更准确。刚才通过同学们复述课文,我们了解了文章

的内容。下面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故事的结局是桓侯死了,那

么是谁断送了桓侯的性命呢?也就是说:(课件展示)桓侯之死谁

之过?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谈你的看法,不求观点一致,

但求自圆其说。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然后请同学发言。(学

生小组讨论彳艮热烈)

    生:我认为是桓侯自己,因为他不听别人的意见,耽误了病情。

    师:扁鹊给他提了几次建议?

    生:三次。

    师:当扁鹊第一次指出他有病的时候,桓侯怎么说?

    生:桓侯说:“寡人无疾。”

    师:如果你是桓侯,请想像一下,你说这话时会有怎样的语气、

动作、神情?

    生1:他会一边摇头,一边摆手说:“寡—人一无一疾。”(作摆手

状)

    生2:我想桓侯应该是非常生气,满脸怒色,使劲地拍一下桌

子,说:“寡人无疾!”(作拍案状,师生大笑)

    生3:他当时可能正在看奏折,会把奏折使劲一摔,说:“寡人无

疾!”

    师:当时的奏折是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用麻绳或皮条串起

来,叫“策(册)”。这一摔,声音很大,群臣俱惊。

    生4:他还会说:“我没有病。不信咱们就比试比试。”(双手作

格斗状,众生大笑)

    师:(笑)这样做未免有失一国之君的风度吧!

    生5:还会把正在批奏折的笔一扔,说“寡人无疾!”(作掷笔状)

    生6:他当时正坐在桌子边,一生气,把桌子掀了。

    师:噢,很有可能,他还可能把长袍的大袖子一拂,说:“寡人无

疾!”还可能扭过脸不看扁鹊,一点也不客气。(板书:一见  无疾)

    第二次进见时,桓侯有什么反映?

生:桓侯不应,桓侯又不悦。(板书:不应  不悦)

    师:第三次呢?

    生:桓候又不应,桓候又不悦。(板书:不应  不悦)

    师:至此扁鹊已给他提了三次建议,当他第四次进见时,桓侯

又有什么反映呢?

    生:当扁鹊第四次进见时,桓侯见到他就像见了冤家似的掉头

就跑。(生笑)

    师:(笑)是桓侯掉头就跑吗?跑的是谁呀?

    生:扁鹊。

    师:对,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板书:四见

使人问之)

    师:那么是他幡然悔悟,想请扁鹊回来为他治病吗?

    生:不是,他是好奇。

    师:仅仅是好奇,那么他派去的这名使者会怎样问扁鹊呢?

    生:你为什么见了我的君主转身就跑呢?

    师:根据当时的情形,使者确实可能会这样问。下面听清老师

的要求,我的问题难度要加大了:你能用文言文把这层意思表达出

来吗?

    生:你为何望桓侯而还走?

    师:可以,不过还要改一改,最好不要说“你”,改成——

    生:“君”,“君为何望桓侯而还走?”

    师:很好,还可以怎样表达?

    生:他还可能会说:“你为什么三番五次来打扰我的君主?”

    师:用文言文怎么说?

    生:君为何多次扰我主?

    师:很好。他还可能会说:“君见我主而还走,何故?”还会说:

‘前者君三度见桓侯必言有疾,今望桓侯而还走,何也?”都有可能。

可是,扁鹊已经无回天之力了,桓侯最后还是死了。(板书:死)

以上观点认为桓侯之死是桓侯之过,是他咎由自取。还有其

他观点吗?

    生:我认为是扁鹊的过错,他当时可以找多个人来劝说桓侯

这样桓侯作为一国之君就能不死,国家就会安定。

    生:扁鹊没有强谏桓侯,没有尽到一个医生的责任。

    师:咱们这儿南边就是桓台中心医院,我们知道救死扶伤是一

个医生的职责。扁鹊的医术非常高明,而当桓侯的病情进一步恶

化时,他却逃到了秦国,这样做太不负责任了。大家同意这一观点

吗?

    生:不同意。他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杀头。

    师:对,他如果不逃秦,很有可能被杀掉。他逃到秦国的举动,

反映出扁鹊——

    生:《艮机灵。因为他要不逃走就会被杀掉,天下还有许多疾病

需要他去医治。

    师:“机灵”一词一般都是说孩子,这儿形容扁鹊,用“机警”或

“机智”比较好。当然,扁鹊最终也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他后来

在秦国行医,秦国有个太医非常嫉妒扁鹊的医术高明,就派人把扁

鹊刺死了,这是后话。扁鹊的逃秦一方面反映他的机智,也从另一

个侧面反映了桓侯为人的——

    生:残暴、蛮横。

    师:桓侯的傲慢、固执、不听劝告,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么,我们从桓侯之死可以得出哪些教训呢?

    生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听

从别人的劝告,这样其实是自己害自己。

    生2: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及时克服。防患于未然,

才能不断进步。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深刻!(鼓掌)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批

评和忠告,特别是那些不太好听,有些刺耳的忠告。中国有句老话

怎么说?

    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生笑)

    生:忠言逆耳利于行。

    师:“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史记》里的一句

话,说得非常好。桓侯明明有病,可是他却偏偏不肯承认,更不愿

意接受治疗,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意思吗?

    生:(齐答)讳疾忌医。

    师:有了病,又不愿治疗,结果怎样了?

    生:死了。

    师: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生:(齐答)不可救药。

    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要在疏通文

意的基础上重点学会一句话的翻译:“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记住

两个成语;讳疾忌医、不可救药;记住三个通假字:“齐”通“剂”,

“汤”通“烫”,“还”通“旋”。

    这是一篇寓言(板书),“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有所

寄托的话。《扁鹊见蔡桓公》这则寓言正是通过一则小故事阐述了

一个人生的哲理。请大家看下面这则小寓言《北人啖菱》,它寄托

了什么意思呢?

    生:(自己阅读、翻译,教师个别指点)

    师:(手执菱角)大家见过菱角吗?吃过吗?怎么吃?

    生:剥了皮吃。

    师:剥了皮,吃里面的果肉。最后一个小问题:菱角是长在山

上,还是长在水里呢?

    生:水里。

    师:可是,有个北方人却不这样认为。请一位同学把故事讲一

讲。

    生:有个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他在南方做官。一次宴席

上吃菱角,这个北方人连壳一起吃到嘴里了。有人说:“吃菱角要

  去壳。”这个北方人却掩饰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把壳一起吃进去,

  为的是想清火解热呀厂问话的人又说:“你们北方也有这种东西

  吗广这个北方人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呢?”

    师:这个同学翻译得非常好!(鼓掌)这则寓言有什么含义呢?

    生: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

  就是说,对一件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否则就会闹

  出笑话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是太好了!(鼓掌)这是孔子在两个多年

  前说过的至理名言。

    生:做人要诚实。

    生: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能装懂,要敢于承认,要接受别人

  的帮助。

    师:他说得多好啊!那么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生:有吧!有时上课老师问我们这个问题懂不懂,有些同学明

  明不会,也说会。

    师:你这样做过吗?

    生:做过。

    师:为了你的诚实,老师把这枚菱角送给你,让我们共勉。(稍停)

    课文中的桓侯掩饰的是自己的病,故事中的北方人掩饰的是

  自己的无知,而我们很多同学掩饰的是自己的缺点、错误,古今一

  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有这样

  或那样的缺点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对待这些缺点、错误。

  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这样我们就会在学习中不断成

  熟,在老师、家长、朋友的帮助下健康成长。大家说是吗?

    今天的作业:(课件展示)你还读过其他的寓言故事吗?明天

  上课讲给同学们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谢谢大家!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扁鹊见蔡桓公》Flash课件(国家级一等奖)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北人食菱》阅读练习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pptx课件(20页)
《扁鹊见蔡桓公》课文说明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7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16页)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6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5
《扁鹊见蔡桓公》课本剧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22页)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14页)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复习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题(2013年资阳市)
《扁鹊见蔡桓公》课堂实录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11
《扁鹊见蔡桓公》课课练
《扁鹊见蔡桓公》学案(含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学案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10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题汇编(2009-2011年)
《扁鹊见蔡桓公》学案练习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wma音频朗读
《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
《扁鹊见蔡桓公》复习笔记
《扁鹊见蔡桓公》中考试题
《扁鹊见蔡桓公》读后感(3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反思(2篇)
《扁鹊见蔡桓公》说课稿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9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8
《扁鹊见蔡桓公》《捕蛇者说》教案及练习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7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检测
《扁鹊见蔡桓公》mp3音频课文朗读
《扁鹊见蔡桓公》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6
《扁鹊见蔡桓公》flash课文朗读
《扁鹊见蔡桓公》的时代性放谈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5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4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4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